詐騙案件猖獗,行政院要求法務部加強偵辦,反而加重前線檢察官的工作量,苦不堪言之下,有檢察官在公開論壇批評NCC「不管事讓她很無奈」;NCC委員王正嘉就跳出來怒嗆,「這名檢察官只會在背後放話」、「引用錯誤數據」,這使法務部、前線檢察官,以及NCC之間的矛盾浮上檯面。
整起事件起因於檢察官改革團體「劍青檢改」在17日舉辦「打詐實務與防詐策進研討會」,雲林地檢署檢察官黃薇潔公開批,上百萬支國內電信的漫遊門號被賣到中國.大多數疑遭詐團使用,NCC卻只用「沒法可管」回應,讓她相當無奈;NCC委員王正嘉隔日看到相關的公開評論後,在臉書怒嗆黃薇潔「只會在背後放話」,公開直指「之前跟她溝通的時候,要她拿出任何一通有用於詐騙的電話給我們(NCC)查,竟然拿不出來」。
據了解,王正嘉為律師出身,也是NCC首位刑法背景的委員;去年王正嘉由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名出線後,一度引起外界註意;而出身臺大法律的他,目前同時在中正大學法律系當教授。
王正嘉與黃薇潔隔空對嗆後,在21日再發文指出,身為NCC第一位刑法專長的委員,他向來關註打詐,今年3月亞太電信因為未落實KYC(認識客戶)導致詐騙事件,成為NCC重罰450萬的首例,當時王正嘉曾撰寫「亞太裁罰案協同意見書」,主張主張電信業者對詐欺案件具有「守門人責任」,NCC裁罰是善盡主管機關之責,他也在該篇貼文秀出意見書。
王正嘉說明,NCC開始對於業者鞭策與要求,分成境外電話是進行技術性攔截、境內的電話則擬定全面的KYC指引;這個指引是在「電信管理法」授權下的最大權限,未來還要接受電信業者強大法律團隊的考驗。
王正嘉進一步表示,NCC其他資深委員並積極與高檢署討論,他也曾陪同往訪兩次,第二次是幾天前,(對五大電信業者)指引草案第14版即將定稿的時候。他回憶,當天會議中見到雲地檢的黃檢察官,已經是NCC協助她進行搜索兩次後,黃薇潔所提「境外門號漫遊」問題,王正嘉回應,「因涉及國外電信門號, NCC沒有法律可以要求KYC,但黃檢察官可以提供國外電信門號涉及詐騙的案例,給NCC研究看技術上有沒有防堵方式」。
王正嘉轉述,黃薇潔確實回覆「沒有」,只有未開卡的sim卡;他又說,不然提供空卡,讓NCC同仁跟電信業者研究看看;沒想到6月17日的「放砲大會」(王指的是打詐實務與防詐策進研討會),黃檢外說法卻變成,「NCC說沒法可管,讓她很無奈」。
對此王正嘉暗諷,「法律人說話要有依據,法律人知道法律,發言不用合理查證,但至少也要有法治意識(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),不然人家只是會愈來愈不相信你說的話。」話鋒一轉,他稱讚「桃檢好樣的」,近來另一件海峽電信的詐騙案,默默地利用行政機關與業者守門員責任來偵辦案件,而不用「小紅衛兵鬥爭」的口吻,紮紮實實的司法與行政合作、公私協力的榜樣。
至於,王正嘉批她「只會背後放話」,釣出了黃薇潔回應,她說,王委員誤會她了,她並沒有說漫遊門號作為詐欺使用的門號「無法提供」,黑莓卡提供犯罪集團使用的新聞很多,這個科普知識身為NCC委員應該查得到;另外,法律欠缺就應該盡速修法,這也是他們(第一線檢察官)的訴求。
黃薇潔22日也在臉書回嗆,「請問王正嘉委員真的有認真聽我6月13日在臺高檢的報告嗎?」當時候這份簡報檔在場與會的全部人員應該都有看到。她說,報告的3個面向就是人頭預付卡、企業客戶大量門號、完全鬆綁的漫遊門號以「黑莓卡」為例,並在簡報下一頁就有大量新聞剪貼,完全不可能有「沒有案例提供」這種說法,會後NCC全體人員約7至8人,翁柏宗副主委跟她在場溝通,她當時切確的說法是,「如果要提供有犯罪軌跡的漫遊門號只能用過往有查獲的,她手邊查獲的都是『沒有賣出去的』,不會有犯罪軌跡」,請(王正嘉)勿斷章取義,並在研討會後「先攻擊」承辦檢察官,希望切勿模糊焦點,盡速找出防堵對策,炮口一致對外。
不過,王正嘉意外地「戰狼式發言」相當猛烈,直接在黃薇潔文章下留言說,幫妳回憶也highlight一下,妳13日、17日的講話,最受矚目的是,「揭露有97萬門來臺漫遊門號不正常用途,疑淪為詐團犯罪工具,然後NCC卻稱無法可管,讓妳很無奈」,那一段讓許多學者摘錄、批判「NCC怎麼了」;王正嘉進一步嗆說,「這個會後,希望妳能夠提出犯罪工具的漫遊門號,而沒辦法提出來的部分」。王正嘉留言內容相當火辣,看得出來極度不滿。
針對黃薇潔在研討會所指,今年1月到3月陸客來臺僅有2萬9千人,但國內五大電信業者提供的中國人士來臺漫遊門號,卻高達100萬5千支,「質疑國內高達97萬支電信漫遊門號被賣到中國,回流成詐騙集團工具」一事,NCC澄清,電信業者提供給檢察官的數據,據了解是「所有嘗試註冊我國電信網路的設備」,其中包含人在使用的設備(例如手機)以及物聯網(IoT)的終端設備(例如智慧家電,不會有通話,沒有詐欺議題),所以數據上看起來才會偏高。NCC也強調,5G物聯網時代,國際漫遊服務的場景應用很多,包含人對人、人對物、物對物,所以「在計算門號使用數並非單純以來臺人數來計算」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可能擁有很多門號,也不是在臺灣才會發生;全世界包括中國,隨時隨地,可以使用國際漫遊;2萬9千人陸客只是機場進來人數統計,不是國際漫遊門號數,不能拿來比。